毛泽东:十六字令·三首
毛泽东:十六字令·三首
【十六字令·三首】
作者:一毛一泽东
原文:
(一)
山,快马加鞭未下鞍。
惊回首,离天三尺三。
(二)
山,倒海翻江卷巨澜。
奔腾急,万马战犹酣。
(三)
山,刺破青天锷未残。
天欲堕,赖以拄其间。
注释:
1、锷:剑刃。
2、天欲堕,赖以拄其间:【淮南子·天文训】,“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。
赏析:
第一首写的是山的崔嵬和险峻,“山,快马加鞭未下鞍,惊回首,离天三尺三”。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,前有崇山峻岭,后有几路追兵,这就促使部队快速行进,所以当一毛一泽东上到一高点回望时已经很高了,好像离天已经很近了。1934年12月,红军进入贵州,注释中的八宝山在贵州雷山县境内。一毛一泽东在这首小令里对山体的巍倦没有具体的描写,只是单单从自己在马上的感觉来说。试想,由于山势的险峻,坐在马上的人不得不上体前倾来保持平衡,这时他无暇顾及身后,等上到山巅,才能宽松地饱览周围的景色。而这时可以发现,原来苍一浪一的青天也仿佛伸手可及。这种描写是非常准确生动的,并不完全是一毛一泽东的伟大气势造就出了词本身的力量,而当时当地崔巍险峻的带有神话色彩的群山才是根本的材料。当然,当一毛一泽东把它们一精一确地描绘出来的时候,也显示出了他卓越的观察能力和超凡脱俗的审美眼光。
第二首写的是山雄浑的气势。“山,倒海翻江卷巨澜。奔腾急,万马战犹酣。”这一句没有用典。山是静止不动的,最多是山上风大时,草木会随之摇摆,而由于一毛一泽东本身是行动的,他观察的角度也是动一态的,或许他还是骑在那匹大白马上。那么山在他的眼里就可以像是江海那样翻腾起波一浪一来,而他本身也在这种波涛当中。他觉得山势实在是太磅礴了,在奔腾,在怒吼,在旋转,甚至是在跳跃和倾倒。于是他可以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伟岸的群山就好像千军万马厮杀正狠。
第三首写的是山的宏大。“山,刺破青天锷未残。天欲堕,赖以拄其间。”个人感觉写到这里,气势更大,意象更加悲壮。()如果说第一首里的山是“离天三尺三”,还有“三尺三”的距离的话,那么这首词里的山更是好像一槍一和戟一样直接刺破了青天,甚至成了天地间赖以存在的中介。没有山支撑的话,天就会坠一落下来。这是一幅难以描摹绝又宛若眼前的画面,个人主观色彩浓厚,很好地说明了一毛一泽东极度雄奇和大胆的想象力。
三首词是一个整体,一毛一泽东写的是山,但是通过对山的描写,一毛一泽东那博大的胸怀、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品格完全显露了出来。
-
- 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
-
2024-06-10 21:41:09
-
- 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:全诗赏析
-
2024-06-10 21:38:22
-
- 关于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名句大全及出处作者
-
2024-06-10 21:35:35
-
- 描写冬天的25句古诗句
-
2024-06-10 21:32:49
-
- 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:杜牧《赤壁》翻译赏析
-
2024-06-10 21:30:02
-
- 夸美人的诗句,倾国倾城貌!惊为天下人!
-
2024-06-10 21:27:15
-
- 高中现代诗句摘抄
-
2024-06-10 21:24:28
-
- 描写鱼的诗句
-
2024-06-10 21:21:39
-
- 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: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
-
2024-06-10 21:18:51
-
- 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:李白《古朗月行》赏析
-
2024-06-10 21:16:04
-
- 描写天气的诗句,燕山雪花大如席
-
2024-06-10 21:13:17
-
- 冬至的诗_关于描写冬至的古诗
-
2024-06-10 21:10:29
-
- 表决心的诗句
-
2024-06-10 21:07:42
-
- 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: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
-
2024-06-10 21:04:55
-
- 描写泰山的诗句
-
2024-06-10 21:02:07
-
- 描写春天花开的诗句
-
2024-06-10 20:59:20
-
- 辛弃疾:感皇恩
-
2024-06-10 20:56:33
-
- 杨基:天平山中
-
2024-06-10 20:53:46
-
- 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
-
2024-06-10 20:50:58
-
- 描写美味佳肴的诗句,不俗又不瘦,竹笋焖猪肉。
-
2024-06-10 20:48:11